ASCO中国之声丨蔡清清教授:戈利昔替尼有望成为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选择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6/8 14:51:50  浏览量:673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传统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尤其是复发/难治(r/r)PTCL的治疗目前非常棘手。近年来,随着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在r/r PTCL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包括不同类型的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被证实有效,新药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有望改善这类患者的不良预后。

编者按: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传统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尤其是复发/难治(r/r)PTCL的治疗目前非常棘手。近年来,随着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在r/r PTCL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包括不同类型的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被证实有效,新药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有望改善这类患者的不良预后。2023年6月2-6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在美国芝加哥隆重召开,我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一项口头报告(大会摘要号:7503)备受关注。该报告详细介绍了戈利昔替尼——一种新型、口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用于治疗r/r PTCL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关键性研究(JACKPOT8)的主要分析结果。该项结果表明,戈利昔替尼作为治疗r/r PTCL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高,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蔡教授做口头报告
 
蔡教授参加现场讨论
 
研究背景
 
PT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较常见亚型,异质性高,预后极差。我国PTCL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目前,PTCL的一线治疗方案仍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为主,但仍存在极高的复发风险。针对r/r PTCL的治疗尚缺乏达成共识的标准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低,临床上亟需开发针对r/r PTCL的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临床前研究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在包括T细胞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JAK/STAT通路抑制可能成为PTCL的潜在有效治疗方案,但既往非选择性JAK抑制剂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戈利昔替尼作为新一代口服的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对于JAK1的特异选择性具有潜在的安全性优势,I/II期研究数据显示戈利昔替尼具有较高的抗肿瘤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JACKPOT8 part B,NCT04105010)是戈利昔替尼的首个关键性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其在治疗r/r PT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截至2023年2月16日,共有114例r/r PTCL患者入组,并接受了戈利昔替尼治疗,其中88例经中心病理确诊PTCL且IRC可评估的患者被纳入了疗效分析集(图1)。
 
图1.研究设计流程图
(引自报告幻灯)
 
研究结果
 
主要研究终点,IRC评估的ORR达到44.3%(39/88),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1/88,CCR=23.9%),见图2。在不同亚型中包括非特指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均观察到肿瘤缓解,见图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最长的DoR为16.8个月且仍持续缓解。此外,戈利昔替尼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血液学毒性,且临床可管理,见图4。
 
图2.戈利昔替尼治疗的肿瘤应答
(引自报告幻灯)
 
图3.不同亚型的PTCL患者对于戈利昔替尼治疗的应答(引自报告幻灯)
 
图4.戈利昔替尼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引自报告幻灯)
 
研究结论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戈利昔替尼作为PTCL领域首个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该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在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来进行验证。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研究更多的好消息,早日突破PTCL领域的治疗难题,为患者带来福音。
 
研究者说
 
非常有幸我能够代表我们研究团队来ASCO口头汇报分享JACKPOT-8的研究数据,并跟国际专家共同探讨PTCL的治疗进展。戈利昔替尼是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对JAK1的特异性选择高,可极大减少由于JAK激酶的广泛抑制而带来风险。在其I期研究中不仅证实了其良好的安全性,且在复发难治性(R/R)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各亚型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单药缓解率。
 
本次报告中也公布了戈利昔替尼的多中心II期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患者ORR达到44.3%(39/88),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3.9%)。在不同亚型中包括PTCL非特指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均观察到肿瘤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最长的DOR为16.8个月且仍持续缓解。因此,我们认为戈利昔替尼有望为PTCL治疗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并且希望进一步验证其在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原文链接:Qingqing Cai,et al.Golidocitinib in treating refractory or relapsed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rimary analysis of the multinational pivotal study results(JACKPOT8).ASCO 2023 Abstract 7503
 
蔡清清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Blood、Signal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linicalCancer Research、Leukemia、Cell Reports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三项,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获2020年首届中国癌症防治年度大会“淋巴瘤领域杰出贡献奖”、2022年度第七届医学家年会”十大医学菁英专家”等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