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建立胰腺癌诊疗“上海模式”,打出“癌王”治疗“组合拳” 复旦肿瘤胰腺癌诊治“上海方案”引领国际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11/16 13:36:03  浏览量:1872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国内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的指引下,虞先濬教授带领团队分别于2010年、2012年建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自建科建所以来,团队始终以“三个并举”为宗旨,即“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腹微创并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多项原创性成果纳入国际国内指南共识,在长时间由欧美发达国家掌握话语权的学术舞台上,形成了胰腺癌诊疗的“上海模式”。

在国内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的指引下,虞先濬教授带领团队分别于2010年、2012年建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自建科建所以来,团队始终以“三个并举”为宗旨,即“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腹微创并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多项原创性成果纳入国际国内指南共识,在长时间由欧美发达国家掌握话语权的学术舞台上,形成了胰腺癌诊疗的“上海模式”。

 
据统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每年完成胰腺恶性肿瘤手术近1千台,约占全上海市总量的1/3,连续4年居上海之首,国内外均位前列;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住院综合治疗患者1万余人次,影响力辐射全国。同时我科不断努力“增效减费”,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肿瘤医院胰腺恶性肿瘤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15.59天,术前等待时间为2.71天,为市属医院中用时最短,均次医疗费用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1万元。
 
同时,该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临床转化研究,形成胰腺癌诊治“上海方案”,显著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将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延长了近40%,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引领性地位。
 
一、
 
创新“胰肠吻合”方法,减少胰瘘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胰腺癌根治手术风险高,其中胰肠吻合后发生的胰瘘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并发症。多年来,国际上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一直高居15%左右,得不到有效解决。对此,团队创新发明 “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Surgery》杂志上,将术后胰瘘率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的15%下降至9.6%,受到广泛关注。在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获得满意疗效。同时,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美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Harish Lavu教授在《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专篇述评,评价该原创性方法为胰腺手术安全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创新锐性清扫方法,规范手术清扫范围,提高手术根治性
 
经过前期大量临床实践,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创新锐性解剖清扫法,不仅清扫淋巴结更彻底,还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使手术时间缩短近50%。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胰腺癌淋巴转移的特性规律,证实只有淋巴转移阳性的患者才需采取术后辅助化放疗。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团队代表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撰写了《胰腺癌淋巴转移诊治进展与处理规范》,被业界广泛采纳,指导临床实践。后代表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学科临床研究协作学组(CSPAC)执笔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胰腺癌第16组淋巴结清扫的专家共识,为国际胰腺癌临床指南与行业规范做出了贡献。
 
除此之外,团队还发明了一系列淋巴清扫相关的新型手术器械,获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虞先濬教授也在2018年11月获得“上海工匠”荣誉称号。
 
“当看到更多的病人在自己手中治愈,我们的专业技术和创新治疗方法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为自己是一名医生深感自豪。”虞先濬教授说。
 
三、
 
甄别不同胰腺癌人群,建立血清生物学标签,提高手术有效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胰腺癌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具备高度侵袭转移特性而导致“手术不获益”的人群,但如何甄别这组人群,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我们从临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着手,甄别出胰腺癌“手术不获益”患者的特征。
 
CA19-9是胰腺癌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其存在局限性。科室医师团队研究发现“CEA+/CA125+/CA19-9(-)”的“假阴性”患者预后很差,手术需谨慎。该研究弥补了CA19-9的缺陷、解决了CA19-9“假阴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预测问题,极具临床实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被誉为外科学圣经的顶级杂志《Annals of Surgery》上,主编美国麻省总医院外科主任Keith D. Lillemoe 教授评价:该研究打破了目前临床上面对CA19-9指标正常的胰腺癌患者,无法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窘境。
 
此外,团队还发现“CEA+/CA125+/CA19-9 ≥1000U/mL”的“三阳性”患者术后很快转移复发,中位生存期仅为5.4月,手术也不获益,该研究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这一系列研究证实了CEA/CA125/CA19-9的三联标签可以甄别胰腺癌“手术不获益”人群,指导临床逐步建立基于筛选和分型的个体化手术综合治疗策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胰腺外科主任Christopher L. Wolfgang教授在《Cancer Biology & Therapy》杂志上发表专篇专家述评,详细推介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胰腺团队的Daniel Nils Gotthardt教授在《Pancreatology》杂志上发表Letter,评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关于CA19-9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可以从胰腺癌中扩展到其他胃肠肿瘤。
 
四、
 
发现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增殖、淋巴转移的特性,改变国际分期,指导临床决策
 
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是决定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更是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的直接指导。团队发现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最新的第八版胰腺癌分期存在缺陷,相同分期下的不同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分期不准确,无法作为有效的预后预测工具。团队基于胰腺癌增殖和淋巴转移特性提出了“上海复旦版胰腺癌分期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研究结果再次发表在《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被AJCC执笔委员会赞誉为下一步新版胰腺癌国际分期修订的必要应用成果。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特殊的胰腺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胰腺癌。AJCC和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推出的分期指南大部分直接沿用了胰腺癌的标准,但结果自相矛盾,缺乏临床指导作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领衔研究团队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增殖生长特性,证实对预后的影响排序应该为:胰外侵犯 > 淋巴转移 > 肿瘤大小,整合AJCC和ENETS分期优点,建立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改良国际分期系统,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杂志编辑部同期配发编者按作为重点论文推荐,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前任主席、著名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James Yao教授在编者按中推荐该研究为标志性成果,该论文还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评为“BEST OF JCO 2017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Edition”和“JCO’s Most-Accessed Articles”,是目前我国已发表的胰腺肿瘤临床研究最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且成果已经被国际指南采纳应用,发出了“中国好声音”。
 
五、
 
建立基于间质的胰腺癌化疗方案选择策略,实现个体化化疗
 
胰腺癌的化疗敏感性与有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实用而简便的个体化方案选择指标,导致临床医生仍盲目地经验用药。胰腺癌丰富的间质影响了化疗药物的运输和弥散,明确胰腺癌间质比例有助于胰腺癌化疗疗效预测和方案选择。我们发现通过超声内镜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这一无创的方法可以区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AG)以及其他含吉西他滨方案的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该研究再次最新发表于《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其成果可以指导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填补了胰腺癌精准医学的空白。有效的个体化新辅助化疗可以降期降级,并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进而提高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主编Keith D. Lillemoe教授特此写来贺信赞誉我中心的原创性、开拓性成果,并祝贺团队成为具有国际领导力的胰腺肿瘤中心!
 
六、
 
上海方案,中国声音,引领胰腺癌国际诊治研究潮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团队结合其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引领国内国际潮流,形成了胰腺癌诊治的“上海方案”,显著延长了胰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在胰腺癌诊疗和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学科带头人虞先濬教授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多次受邀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性会议上发言,将上海方案分享给全世界的胰腺同道,受到瞩目。
 
随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受国际胰腺病学学会委托,承办第19届国际胰腺病学年会。这也是该学会作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胰腺学术组织的年会首次登陆中国,共有300余名国际专家和700余名国内专家参加了会议。作为承办单位,团队展示了近年来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发出了中国好声音,虞先濬教授被国际胰腺病学会授予代表最高荣誉的胰腺病学杰出贡献奖(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ancreatology)。
 
2018年,鉴于团队在胰腺肿瘤领域的杰出贡献,受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托,虞先濬教授牵头执笔编写《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纳入上述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打出了上海名片。指南发表后,反响强烈,团队受邀在《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杂志上介绍该指南,同时多本国内杂志提出转载要求。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胰腺癌患者的信任认可,同时一些海外患者也慕名前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医,接受外科为主的先进个体化综合诊治。
 
看着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团队青年医师一代代茁壮成长,团队一天天发展壮大,虞先濬教授无比欣慰,“新时代的团队带头人,要拥抱新思想,展现新气象,谋求新作为,擦亮上海胰腺癌诊治的‘金字招牌’”。
 
专家简介
 
 
虞先濬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外科学及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学科临床研究协作学组(CSPAC)组长,主要从事胰腺肿瘤的外科综合诊疗和临床转化研究。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入选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J Clin Oncol、Ann Surg、Cell Res、Clin Cancer Res、Oncogene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2篇,总IF>500分,单篇论著最高影响因子26.30分。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上海工匠”荣誉称号。研究成果已纳入多部国际国内胰腺肿瘤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并多次受邀在国际胰腺病学会年会(IAP)、日本临床肿瘤学会 (JSCO)等大型国际会议上做主题发言。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胰腺癌

分享到: 更多